| 网站首页 | 玲珑空间 | 梨园漫步 | 艺苑芳华 | 曲海泛舟 | 菊坛文萃 | 影视世界 | 粉墨春秋 | 精彩影音 |   
       
 
 
 
玲珑珍藏资料:下载 在线查看 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 玲珑戏曲艺术网 >> 艺苑芳华 >> 艺文札记 >> 正文
 
 
 

用户信息

 
 
 

热门文章

 
普通文章鲜灵霞枯木逢春
普通文章[图文]侯宝林津门求教筱少卿
普通文章一出25个旦角的红楼大戏
普通文章孙岳印象
普通文章厉慧良赵松樵与天津京剧
普通文章我所认识的骆玉笙
普通文章[图文]明月何曾是两乡
普通文章李耕涛与天津小百花剧团
普通文章我演木兰三十年
普通文章[图文]怀念恩师马季先生
 

推荐文章

 
推荐文章[图文]独具特色的六岁红
推荐文章李慧芳:四度重演《洪湖赤卫队》
推荐文章于连泉与筱派艺术
推荐文章[图文]评剧刘派传人----新翠霞
推荐文章[组图]筱派男旦陈永玲
推荐文章试谈王玉磬的演唱艺术
推荐文章[组图]哈宝山的“配角艺术”
推荐文章[组图]陈春:津城遍听梆子腔
推荐文章忆河北梆子表演艺术家银达子
推荐文章莲小君:我的师父爱莲君
 

相关文章

 
“熏”出来的马派传人
马派传人冯志孝
纪念马连良诞辰一百周年名家演唱会
马连良先生赠送的『通票』
剧目创新 带动艺术创新
马派艺术的“打”
从《身段谱》谈起
[图文]马派的锣鼓 分享到:
|
马派的锣鼓
内容提要:【原载于《戏剧电影报》:1981年12月20日第51期】马先生对京剧打击乐要求特别严格,这是马派艺术的一个特点。他很强调表演要从剧情和人物出发,同时他也强调京剧锣鼓要从剧情和人物出发,与演员密切配合。马先生使用锣鼓,比传统有很多的改革和提高。他都要求锣鼓从角色的出场到每个动作的配合上要非常合适,多年来,形成了完整、独特的伴奏特点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文章作者:谭世秀    摄影作者:    浏览量:1298    更新时间:2012-10-9

我小时候,很爱看马连良先生的戏,后来又给他司鼓多年,马派是随着时代发展而发展的艺术,绝不是什么追时髦的东西。

马先生对京剧打击乐要求特别严格,这是马派艺术的一个特点。他很强调表演要从剧情和人物出发,同时他也强调京剧锣鼓要从剧情和人物出发,与演员密切配合。

马先生使用锣鼓,比传统有很多的改革和提高。在《四进士》、《串龙珠》、《清风亭》、《群英会》、《借东风》、《一捧雪》、《十老安刘》、《九更天》、《海瑞罢官》《赵氏孤儿》等剧目中,他都要求锣鼓从角色的出场到每个动作的配合上要非常合适,多年来,形成了完整、独特的伴奏特点,不但在轻、重、缓、急、强、弱、快、慢等节奏变化上非常鲜明,而且除烦保精,摒弃那些多余的锣鼓,求其艺术的精化。

马连良马富禄《四进士》 例如《四进士》宋士杰第一次出场时,锣鼓打一个“小锣帽儿头”,宋士杰出场后,向前连续几步走到台口,锣鼓打“小锣五击头”,这种处理方法很别致,简捷明快,很适合这个开店的老头儿的身份。“一公堂”宋士杰告进,锣鼓演奏一个“大锣回头”转“大锣圆场”,宋士杰右手拿着帽子,双手提溜着褶子的大襟,猫着腰走进公堂,锣鼓与演员必须配合紧密,特别要有很强的节奏感,马先生的表演,踩着锣鼓点,给观众很深刻的印象。

在《清风亭》一剧中,张元秀是个打草鞋,磨豆腐的老头儿。他抚养了十三年的拣来的儿子,被生母带走后,张元秀心中非常难过,马先生在表演张元秀无精打采地走回家的下场时,在“撤锣”的伴奏中,他猫腰、拄棍、懒步地走进后台。观众从人物的后背及颤巍巍的台步中,完全能体会到人物的内心情绪,每演至此,必得满场彩。我们演奏“撤锣”经常只是用在接换场子的时侯,没有象马先生那样,把这个锣鼓用得那么恰当。

文章录入:戏迷知音    责任编辑:戏迷知音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玲珑戏曲艺术网 Copyright ©2002 - 2014
    设计维护:戏迷知音 站长电话: 13072009574 QQ:9082114
    联系信箱[email protected] 新浪微博:
    请您尊重他人劳动成果,转载本站资源时,请注明出处与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