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中国的话剧运动,不能不提起早期的“春柳剧社”。其创办人之一李叔同是我国最早的话剧演员。
李叔同精通音乐、书画、金石,于诗词、文章也有相当根底。他早年思想激进,赞成戊戌变法,曾自篆一印“南海康君是吾师”。1905年,李叔同在东京上野美术专门学校学习西洋绘画,兼攻音乐。为了更好地学习日语,他常在课余观看日本的“浪人芝居”(即浪人戏),遂对话剧发生兴趣。同时细读原版莎士比亚全集,这一切激起了李叔同想亲自演剧的尝试,于是在1907年2月他和曾孝谷等留日学生在东京成立了“春柳剧社”。这年春节,演出了小仲马的《茶花女》的第三幕。
李叔同在剧中反串茶花女——玛格丽特。为了演好茶花女,他翻阅了不少西洋绘画,从中找出塑造人物需要的素材,定制了好多头套、衣服,独自在房内进行装扮,从镜子中察看自己的扮相、举止是否符合剧情要求,然后上台演出。
“春柳剧社”首演《茶花女》获得成功,李叔同扮演的茶花女更是博得日本戏剧界的好评。当时日本的著名戏剧家松居松翁看了演出后,称赞他们的“脚本的翻译是很纯粹的”,“会话的中国语,又和法语有相象的地方”,认为“李君的优美婉丽,决非日本的俳优所能比拟”。甚至把李叔同和法国著名的茶花女演员裘菲列相比,跑到后台去和李叔同握手祝贺。
当时欧阳予倩也在日本,他看了演出,“受的刺激最深”,遂托人介绍参加了“春柳剧社”。
初次尝试即获成功,使得李叔同等人又发起演出《黑奴吁天录》。
李叔同在剧中仍反串女角——爱密柳夫人,另外还扮了一个“跛醉客”的男角,反映都不错。日本的戏剧家伊园青青园也给予好评。
当时清政府在日本的公使馆对留学生演戏异常反感,以不发公费胁迫,这样就有一部分留学生退出了“春柳剧社”,另外有的学生毕业回国,也有的学生忙于学业,无暇顾及剧社活动,这时的“春柳剧社”就剩下李叔同、曾孝谷、欧阳予倩等一些中坚。人员的减少,再加上筹款、租借场子的困.难,大规模的演出成了问题,只得排演需要演员较少的独幕剧。1907年冬天“春柳剧社”上演了两个独幕剧,李叔同在《生相怜》中,扮演了一个披着长发,穿白缎子西装的西洋少女。
在这个独幕剧演出之后,李叔同由于演出未得好评,再加上和同人意见不合,他的演剧兴趣逐渐淡薄,以后就专攻绘画音乐,懒得登场。回国后也没有再从事演剧活动,1 91 8年又遁人空门当和尚去了,至此,他与话剧运动便绝缘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