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走进我们 | 梨园漫步 | 艺苑芳华 | 粉墨春秋 | 玲珑珍藏 | 菊坛文萃 | 精彩影音 | 雁过留声 | 戏迷茶馆 |  |  | 管理 |   
           
 
 
 
玲珑珍藏资料:下载 在线查询 (本网搜集整理的部分视频资料,只用于免费交换和捐款回赠) 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 玲珑戏曲艺术网 >> 艺苑芳华 >> 梨园名家 >> 正文
 
 
 

用户信息

 
 
 

热门文章

 
普通文章[图文]谈程派名剧《梅妃》的改编
普通文章形神俱备栩栩如生
普通文章[图文]我演猴戏
普通文章[组图]雏凤清于老凤声
普通文章我演《宇宙锋》(下)
普通文章浅析《四郎探母》的表演(2)
普通文章浅析《四郎探母》的表演(1)
普通文章我演《宇宙锋》(上)
普通文章师承、探索与创新
普通文章[组图]哈宝山的“配角艺术”
 

推荐文章

 
推荐文章鲁肃藏书
推荐文章[组图]津城遍听梆子腔
推荐文章德高望重 一代宗师
推荐文章我的师父爱莲君
推荐文章[组图]“少马爷”半个世纪圆梦路
推荐文章[图文]“当代猴王” 董文华
推荐文章漫忆李玉茹
推荐文章李静忠于“荀派”艺术
推荐文章武生巨匠尚和玉 剧艺过人桃李众多
推荐文章[组图]福存巴渝  联群菊香
[组图]赵慧秋 博采众长方成大家         ★★★ 【字体:
赵慧秋 博采众长方成大家
内容提要:
作者:王永利赵建伟    文章来源:每日新报    点击数:1328    更新时间:2005-12-21



  采访手记

  采访是在一个午后进行的,那天天气很好,暖暖的阳光缓缓地洒进赵老师宽阔整洁的客厅里。赵老师家里贴满了各种剧照,摆放着多种乐器,置身于其中,仿佛进了一个小型戏剧博物馆。

  采访前记者虽然恶补了一些京剧方面的知识,但在赵老师面前,依然显得很不够用,而赵老师总是耐心而详细地做着解释。

  在对赵老师的采访中,记者感觉到京剧艺术已经成为她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已经成为一种乐趣,一种习惯,一种剪不断的莫名思绪。在她看来,戏如人生,人生如戏,戏曲是人生的一面镜子,美与丑,善与恶尽现其中,也是一盏不灭的灯火,照亮她人生的道路,其间的向往、追求、幸福,其间的风雨、挣扎、磨砺,唯有自己最清楚。

  现在她虽然已年过七旬,但仍然在艺术的道路上孜孜以求,她演着自己的戏,唱着自己的心声,生动,而又恰如其分。

  



  我要学戏

  1929年,赵慧秋出生于山东济南。在她的印象中,几乎每天早上父亲都用小车推着她出去遛早,她一路哼哼呀呀,到家时身体周围堆满了父亲买的各种水果和小吃。但这种幸福生活到她 9岁那年就戛然而止了,那年,她父亲去世了, 11岁那年,母亲也没了,她成了孤儿,好在还有一个大她 12岁的姐姐,把她接到了自己身边。

  赵慧秋从小酷爱京剧而至入迷,日常生活,一言一行,都仿效戏曲表演动作,表现出了极高的艺术天赋,读私塾的时候,她是功课最好的学生,但也是最让老师头疼的学生,因为她上课时脑子里想的也是戏曲,手里比划着,有时候又情不自禁地哼出戏词来,所以挨老师手板也最多。上小学的时候,赵慧秋经常逃课去听戏,和戏院看门的大爷混得很熟,她一到戏院门口,大爷挥挥手就让她进去了。后来姐姐知道了她逃课听戏的事,她告诉姐姐自己也想学戏,但是姐姐坚决反对,告诉她,你唱得味不对,嗓子也不行,还是好好读书吧。

  姐姐那时已经是一个名角了,文戏武戏都很棒,因为当时学戏父亲不同意,所以一度和家里关系很紧张。听了姐姐的话,赵慧秋多少有些失望。一天,她在广播中听到了张君秋的段子,觉得非常好听,于是就学着唱,唱着唱着,背后传来喊好声:唱得太好了,把赵慧秋吓了一跳,回头一看,是姐姐,已经站她背后很久了。

  你真的喜欢唱戏吗?

  赵慧秋点点头。

  那好,咱们上北京,找老师去。

  赵慧秋高兴坏了,一下蹦得老高。

  左腿致残了

  赵慧秋的第一位老师是荣蝶仙先生。

  有一次姐姐和荣先生下戏班了,她就自个练习劈叉,练完觉得左腿有点疼,她没有在意,也不敢告诉姐姐和荣先生。后来觉得左腿越来越没力气,荣先生发现后,叹了一口气对姐姐说,这孩子完了,恐怕要坐毛病,不能学戏了,腿上没劲儿,武戏就跟不上,连最基本的跑圆场都成问题,还是早点想别的出路吧。

  圆场是京剧表演动作程式。演员在舞台上所走的路线呈圆圈形,周而复始,称为圆场。跑圆场时,腿不能僵直,两膝盖内侧要贴紧,步伐要小、快、均匀,上身稳,不能佝胸、撅臀。赵慧秋实在割舍不下对戏曲的那份情缘,每天坚持练习,有位老头看她每天练得很辛苦,就给她出了个主意,让她在腿上绑沙袋,经过反复艰苦的练习,她终于掌握了平衡两条腿的步履的诀窍。看过她的戏的人都觉得她走得飘逸轻灵,腿底下有真功夫,其实人们哪里知道,这完全是赵慧秋自己长期不懈努力的结果,为了京剧,她付出的远比别人多得多。

  后来,为了治好自己的腿,赵慧秋找医生做了一次手术,但结果却更糟,怎么办呢?她想起自己以前的办法,于是又在腿上绑上沙袋,从头练习,直到双腿又恢复到以前的状态,其间的万般甘苦,只有自己知道。

  最亲的人离她而去

  姐姐回济南要账,此一去便杳无音信了,荣先生他们分析姐姐估计是遇害了。

  那一年,赵慧秋 14岁。

  不难想象一个小女孩要独自面对最亲的人突然离去的情形,如果说父母去世时,她还是一个懵懂的小孩子的话,姐姐的突然离去使她失去了唯一可以依托的亲人,她感觉周围仿佛有无数只魔爪,向她伸过来,要把她拖入那无底的深渊,她感到了一种从未有过的孤独和恐惧,不知道自己的明天将会怎样,但她明白从今以后所有的一切都要独自面对了,因为那个最亲爱的人已经离她远去了。

  荣先生变卖了姐姐的东西,给赵慧秋找了一个保姆,之后就去上海发展,将她举荐给李凌枫先生继续学艺。

  没事的时候,赵慧秋常常坐在大门口,看着街上来来往往的行人,总是不由自主地寻找相似的背影,她幻想有一天姐姐会突然出现在她面前。直到 1951年,公安局的人找来,告诉她姐姐已经遇害了,凶手是老家一个人,还曾经在她家呆过。听到这个消息,赵慧秋顿时泪流满面,一下子瘫坐在地上,心中仅存的幻想破灭了,姐姐再也不会回来了。

  遍访名师

  赵慧秋是个多面手,她艺宗荀派,也兼演梅、程、尚等流派剧目,能把四大流派的唱腔模仿得惟妙惟肖,同时还拉得一手好琴,堪称多才多艺。

  她之所以能成为一位全能的京剧演员,除了她天生聪颖外,与她虚心向别人学习、借鉴也是分不开的。荣先生去上海后,赵慧秋成为李凌枫先生的入室弟子,李先生对赵慧秋很严格,要求她练好基本功,打好基础,李凌枫先生之后,她还跟赵绮霞学习花旦,跟何佩华、律佩芳学习昆曲,跟路喜才学习小武戏,跟魏效荀学习荀派,后来又正式拜于荀先生门下,亲聆荀老师的教诲,比较全面地继承了荀派表演艺术,成为荀派继承者中的翘楚。在多年的表演实践中,与谭富英、奚啸伯、杨宝森、侯喜瑞、周啸天、厉慧良等诸多京剧名家同台演出交流的过程中,每当看到别人的长处时,总是反复揣摩,反复练习,不断汲取营养以丰富自己的表演艺术。

  15岁那年,赵慧秋第一次登台演出,她至今仍然清楚记得那天的情形:演出的剧目是《坐宫》,她扮演铁镜公主,扮演杨四郎的是童祥苓,童祥苓那时才十二三岁,蹭来蹭去就是坐不到椅子上去。

  那一天,她特别的高兴,自己多年的努力终于有了回报,也可以告慰姐姐的亡灵了。

  挑班 18岁那年,赵慧秋挑班去青岛演出。一天,他们正在台上演出《四郎探母》,突然听见台下吵吵嚷嚷,抬头一看,发现有人打起来了,观众席竟然架起了机关枪,原来是国民党伤兵和当地警察因为座位发生了冲突,这下把赵慧秋他们吓坏了,连滚带爬跑到后台,不知道该往哪儿钻。好在不久双方就和解了,命令继续演,演员们都还没有缓过神来,哆哆嗦嗦上了台,赵慧秋看看演杨四郎的演员,觉得很别扭,但又说不上来哪里不对,正好这时他做了一个捋胡须的动作,猛然发现没有胡须,原来是忘戴了,急得他一手护着下巴,一手使劲向后台比划着要,此时赵慧秋才发现原来自己也忘了抱小阿哥了,台上台下已然笑声一片。

  也就是在青岛,赵慧秋见到了丘吉尔夫妇,一起欢庆圣诞,丘吉尔穿着戏服,叼着大雪茄,他夫人也穿着马褂,丘吉尔夫妇对京剧的喜爱更坚定了赵慧秋弘扬民族优秀文化的决心和信心。

  1951年,赵慧秋应邀来天津演出,第一场戏就火了,各戏班都请,回不去北京了,而她也觉得天津人诚实、开朗,好接触,天津地方也挺美,深深地喜欢上了天津。

  京剧艺术的守望者

  今天,曾经灿烂无比的京剧遭遇前所未有的困境:演出锐减、观众冷漠、队伍萎缩、后继乏人。京剧虽被尊为国粹,但有些戏故事过于老套、唱词晦涩难懂、情节拖沓,让观众,特别是年轻观众很难接受,因此不少人搞创新,但过犹不及。所有这些,赵慧秋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她认为:前辈创造的艺术,我们首先要继承下来,然后再根据自己的条件顺应时代的发展,但切不可盲目地去改革。虽然她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因身体原因开始淡出舞台,在天津艺术咨询委员会工作,但她一直是心系舞台,潜心研究艺术,默默地为京剧艺术的发扬光大奉献自己的力量。她精心培育新人。其弟子李经文、张悦等等都是非常出色的好演员。

  为了吸引更多的人走进剧院看戏,赵慧秋领衔演出过京剧玩笑戏《戏迷传》。《戏迷传》是京剧剧目中的一个重要品种,那次,已年届古稀的赵慧秋不仅分别按梅、尚、程、荀“四大名旦”的不同风格,惟妙惟肖地再现各派前辈艺术家的风采,而且自拉自唱《春秋配》。此外,还反串清唱言(菊朋)派老生戏《让徐州》,演唱骆派(小彩舞)京韵大鼓名段《丑末寅初》,且样样精通,精彩纷呈,观众大呼过瘾,也充分领略了她的多才多艺和极高的艺术素养。《戏迷传》还被选调进入中南海演出,受到中央领导的肯定。

  在即将举办的梨园盛会迎新春晚会上,赵慧秋老师应邀作为荀派代表参加演唱,为了弘扬荀派艺术,她特意选取了荀慧生先生亲传的《晴雯》选段,并打算做一些创新,就是演唱的背景音乐中加入了民乐伴奏的电视剧《红楼梦》主题曲,因为是选段和晚会的形式,这样处理,更能烘托气氛。

  在 2001年,她实现了自己多年的夙愿,光荣入党了,她说自己是从旧社会过来的人,深知那个时代艺人们的艰辛与不易,新中国成立后,国家给了他们很高的地位。这些年,她亲身感受到了天津的巨大变化,滨海新区之行让她备感振奋,正是这个原因,她才决心参加 12月 31日举行的梨园盛会迎新春晚会,为繁荣天津的文化事业,促进天津经济进一步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撰文 /王永利    摄影 /赵建伟
文章录入:戏迷知音    责任编辑:戏迷知音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当代猴王” 董文华
    漫忆李玉茹
    曹禺夫人李玉茹
    李静忠于“荀派”艺术
    武生巨匠尚和玉 剧艺过人桃李众多
    最老的老生宋宝罗
    史依弘——一朵清雅的梅花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签写留言 | 管理登陆

     
     

    玲珑戏曲艺术网 Copyright ©2002 - 2010
    设计维护:戏迷知音 站长电话: 13072009574 QQ在线: 点这发消息给戏迷知音,或加QQ:9082114  
    投稿咨询:[email protected] MSN即时通: [email protected] 津ICP备06000154号
    请您尊重他人劳动成果,转载本站资源时,请注明出处与作者 www.llxiqu.com网站PR查询

    本站logo

     
     

    点这给我发消息,或加我QQ:9082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