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轴子”是戏曲剧团的习惯用语。可是他们“轴”不念“轴”而读“咒”。
过去,剧场演传统节目、折子戏的时侯,一台戏总是五、六出或七、八出之多(当时演唱时间比现在长)。每一台戏的最后一出叫“大轴子”,倒数第二出叫“压轴子”,武打戏叫“武轴子”。
富连成科班在前外肉市广和楼(即现在的广和剧场)经常实习演出的时候,每天除去“压轴子”、“大轴子”,还有“中轴子”和“小轴子”。“小轴子”是《摇钱树》《神州擂》《金锁阵》之类的小武戏。“中轴子”是一台戏中间的一出,是《战冀州》《挑滑车》《战滁州》之类的中型武剧。
为什么叫“轴子”呢?清末民初的戏曲班社排戏,剧本的台词都是毛笔直书写在长条的高丽纸上。写完卷起来存放,就象一轴画似的。戏大,纸长,卷起来就粗,戏小,纸短,卷起来就细,所以才有“大轴子”、“小轴子”之说。
戏曲班社的演员把“轴”,字念“别”了,就念成了去声“咒”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