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音》中的蔡母是个次要角色,蔡母告“御状”、闹妓院也不是这部电影的基本情节,而只是旁枝斜出。但实在是一个极为生动的情节,给人留下了极深的印象。而且它有很强的戏剧性,有多方面的作用。
这是蔡母对儿子的掩护,也是自己的脱身之计——而只有她脱身了,蔡锷才能出走,否则就会给袁世凯留下了人质。告御状与闹妓院,使袁世凯深信蔡锷已完全沉迷于风月,于是放松了对他的警惕。因为知子莫如母呵!她假戏真做,使小凤仙也蒙在鼓里,就是广大观众又何尝不蒙在鼓里呢!只有到后来,袁世凯才知道上当,小凤仙才有所领悟,观众也才恍然大悟。于是蔡母的形象站立起来了。蔡母的戏不多,但有了这一场,就足以使她给观众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了。
有其母必有其子,蔡母的高风亮节,深明大义,衬托了蔡锷形象。蔡锷是在这样的家庭中成长起来的,这就为蔡锷性格的可信性提供了依据——当然,蔡锷性格的形成,更重要的是时代条件。蔡母是护花的泥土,蔡锷就是这泥土中培育出的不寻常的奇葩。蔡母与蔡锷的交相辉映,增添了蔡锷形象的风采。
闹妓院给了小凤仙以打击和凌辱,但是蔡母却实在也是小凤仙的知音。因为她深知小凤仙虽受凌辱却仍然不会对蔡锷灰心,更不会出卖他。蔡母有这样的眼光,认准了小凤仙能忍辱负重,她是蔡锷的真知音。后来蔡母把小凤仙接回家乡就证明了这一点。假戏真做正是建立在这种认识的基础上的。因此这个情节也使小凤仙经受了一次考验,而变得更加光辉。
一个枝节在整体中不仅是不可或缺的部分,而且能起多方面的作用,所谓“一声也而两歌,一手也而二牍”,这就表现了《知音》结构的
导演谢铁骊(左)、陈怀皑(左二)正给张瑜(右二)说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