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玲珑空间 | 梨园漫步 | 艺苑芳华 | 曲海泛舟 | 菊坛文萃 | 影视世界 | 粉墨春秋 | 精彩影音 |  管理登录 |   
       
 
 
 
玲珑珍藏资料:下载 在线查看 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 玲珑戏曲艺术网 >> 影视世界 >> 影视论文 >> 正文
 
 
 

用户信息

 
 
 

热门文章

 
普通文章[图文]浅评徐克电影《男儿当自强》
普通文章[图文]北影故事片《潜网》
普通文章[图文]龚雪——勤奋好学的青年电影演员
普通文章[图文]印度故事片《哑女》
普通文章[图文]我刚懂得一点东西就拍完了
普通文章[图文]捉蒋亭畔拍捉蒋
普通文章[图文]“我愿听取批评”
普通文章从天津走出的五大影星
普通文章[图文]人到中年时——访谢芳
普通文章[图文]独特新颖的艺术手段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  

    相关文章

     
    林青霞的散文《家乡》
    龚雪——勤奋好学的青年电影演员
    我刚懂得一点东西就拍完了
    “我愿听取批评”
    从天津走出的五大影星
    石挥先生演技刍议 分享到:
    |
    石挥先生演技刍议
    大陆百年电影思索之一
    内容提要:有种说法,认为石挥优于赵丹。以上论述可否说明一个问题:石挥优秀,但并非十分优秀?演员在塑造形象时,对人物气质把握和设计,主要解决的是形象外壳,行为和节奏才能让人物生动、具体。不同人物行为和节奏变化的细腻程度是不同的,演技之高低,恐与演员对行为和节奏链条掌控的准确性与细密度有关。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文章作者:陆葆泰    摄影作者:    浏览量:454    更新时间:2015-9-24

    石挥,作为中国百年电影的代表性表演艺术家,是无庸置疑的。但其是否可如赵丹、白杨、金山、李仁堂那样,最富代表性呢?这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笔者以为,对于上述四人而言,其表演似乎略逊一筹。恰似崔嵬一般,《老兵新传》完全可媲美任何他片,但《红旗谱》呢?《海魂》呢?表演上可说是超一流的么?

    石挥的表演特性在哪呢?石挥曾向人说过:“我是中国的哥格蓝。”哥格蓝,众所周知,是法国的表演理论家,表现派理论集大成者。石挥自我确认表明,其崇尚于表现,自然对内心体验取等而下之的态度。如在《太太万岁》中,石挥将那位家财万贯的老富翁演得活龙活现,蛮横、势利、愚昧、委琐……多个侧面均有机地得以展现。但石挥在表演中,对内心体验略为粗率,故而在形象塑造时,石挥用了漫画式的粗线条的勾勒法,如此,虽产生了不少喜剧效果,可人物给观众的印象就是粗粗的几条筋,形象有失于饱满。而且石挥的表演法与该片其他演员演出风格也全然不同———其他演员均以现实主义的方法在精画细描。《我这一辈子》大概为公认的石挥主要作品了吧。该作改编自老舍同名小说。说改编很不确切,因该影片除了主要人物的职业套用了一下原作中的人物巡警外,人物群、情节以至主题,均另起炉灶重新创作。老舍的小说,以现实主义方法,通过对主人公人生的记述,从一个角度反映了北京人20世纪上半叶的生活景观。而电影却试以两结合的方式,一方面表现了民不聊生,作品展示邻人之家先后灭绝的故事。巡警之女虽出嫁,但据影片之逻辑,结局应也不为好;另一方面,昭示了生活希望,那就是巡警投奔八路的儿子福海带队解放来了。所以影片中之“我”,已不是小说中之“我”了。若欲确切一点的话,该片似叫《他这一辈子》更妥。

    由于影片摄于建国之初,旧社会过来的老艺术工作者还不能较完整地理解党的文艺路线,故不免会片面理解而言过其实。试想,倘若现实生活真如影片一般,那共产党军队所解放的城市,岂不都变成空城了么?该片中汉奸翻译摇身一变成为国民党警察局局长,难道国民党警察局局长可以这么地非专业化么?若确实如此,那共产党搞地下工作岂不是太容易了么?警察局局长可在自己的办公室以权泄愤,而此位局长又是由汉奸嬗变而来,那国民党政权机构不是不禁一戳的了么?如是,那毛泽东为何在提出纸老虎之认识时,同时还指出必需持对待真老虎之态度?汉奸摇身一变真那么地容易么?史实为:让国民党设电台于家中的周佛海,最后非但未能摇身一变,而且因病监外执行的待遇都享受不到。为何如此呢?因当时国民党处于全国人民严惩汉奸的呼声之下,人民的压力万不可没!该片有些地方概念化导致失真到党的方针无法解释的程度。此偏激倾向,给石挥的表演,也带来了一定困难。与往常一样,石挥为特定人物设定了特有气质,该气质让老巡警的基本形象给观众留下了极深刻的印象。但人物塑造,单有几个气质侧面是不够的,在特定条件中,其必须要适应环境,应付环境,从而显现自己的个性。关于此,被石挥机械理解了的哥格蓝表现派理论,似有点顾此失彼、捉襟见肘了。如带着汉奸和日寇到自己住的院子来找花姑娘,院内尚有自己的未婚儿媳,他居然会摸裤袋中的居民名单……太不合理了。笔者以为,这纯粹是为了让戏朝编剧臆想的方向演下去。接着,未婚儿媳被抓,他仍只表现出那副可怜巴巴的样子,一点反抗举动或哀求行为都没有。在最后那段戏中,老巡警尝尽了酷刑后被投入监狱,并与革命家申先生囚于一室。

    此时,人物应经常看看自己血肉模糊的双手了吧,也应经常抚摸一下伤残的双膝了吧,尤其是,对生活之不解,应求教于申先生了吧,但在影片中,这些均没有出现,显示的,又只是那副可怜巴巴相。由于缺少了以上那些理应有的东西,规定情景简陋化了,规定情景中需要表现的人物行为没有了,甚至连形体性的动作都十分少,自然,人物在此时此刻的具体节奏演化,也就无从谈起了。也许有人会说,这是编剧的事。对此笔者持异见。第一,石挥为该片导演,感到剧本对表演不合适时,可提出修改要求;第二,作为主演,也可作此要求。《林则徐》拍摄中,郑君里和赵丹,不曾留下过这方面的范例么?第三,作为演员,要捕捉、设计和感悟人物在所有场景中的行为,然后尽力以最恰当细腻的节奏传达。日寇和汉奸搜人时,那位巡警难道只能这么持久地呆若木鸡么?

    被国民党警察局局长用刑时,其难道仍然无任何心理活动么?其难道毫无有层次之反应么?从以上实例中,我们是否发现了石挥表演的一大欠缺,也许是先生误解了哥格蓝学说,以为其是与心理分析和内心体验彻底对立的。照理表演和体验不应该针锋相对、格格不入的,现变成了有此无彼、畛域分明的了。这样,表演只能极为粗疏,节奏问题,在许多地方均无从谈起了。

    有种说法,认为石挥优于赵丹。以上论述可否说明一个问题:石挥优秀,但并非十分优秀?演员在塑造形象时,对人物气质把握和设计,主要解决的是形象外壳,行为和节奏才能让人物生动、具体。不同人物行为和节奏变化的细腻程度是不同的,演技之高低,恐与演员对行为和节奏链条掌控的准确性与细密度有关。这是笔者对中外四五十位影视大明星和大陆传统戏曲名角表演,经过数十年的思索悟到的一点体会。如果此体会还有某些合理性的话,那么很明显,石挥在最初的环节———气质创造上游刃有余、英才卓荦,而以后的环节,其表现似有点不尽人意。至于与赵丹相比问题,以前也有类似说法,例与崔嵬相比,似后者成绩更斐。笔者以为,上说均为误断。赵丹表演分前后期,前期至《武训传》结束,包括《武训传》。以后在被批判中不知所向,赵丹被强制性地接受了某些违反文艺创作规律的认识,故出现了过火之毛病,此疾在《林则徐》等片中均有表露。故“优于”词组用于后期,尚可讨论,用于前期,似不够恰当。仅以行为的捕捉与设想和节奏的把握来说,赵丹不仅精确,而且精细入微。

    文章录入:戏迷猪猪    责任编辑:戏迷知音 

  • 上一篇文章: 没有了

  • 下一篇文章:
  • 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玲珑戏曲艺术网 Copyright ©2002 - 2014
    设计维护:戏迷知音 站长电话: 13072009574 QQ:9082114
    联系信箱[email protected] 新浪微博
    请您尊重他人劳动成果,转载本站资源时,请注明出处与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