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玲珑空间 | 梨园漫步 | 艺苑芳华 | 曲海泛舟 | 菊坛文萃 | 影视世界 | 粉墨春秋 | 精彩影音 |  管理登录 |   
       
 
 
 
玲珑珍藏资料:下载 在线查看 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 玲珑戏曲艺术网 >> 曲海泛舟 >> 杂谈随笔 >> 正文
 
 
 

用户信息

 
 
 

热门文章

 
普通文章天津解放时的戏曲艺人
普通文章《海棠红》走红大江南北
普通文章阿云何必自刎亡?
普通文章戏曲要接受挑战
普通文章兵败如山倒
普通文章“危机”与“转机”
普通文章京剧唱念中的错读值得注意
普通文章戏曲表演的“节制”
普通文章看戏睡觉的启示
普通文章阿Q的“不幸”与“不争”
 

推荐文章

 
推荐文章写意艺术的两兄弟(三)
推荐文章写意艺术的两兄弟(二)
推荐文章写意艺术的两兄弟(一)
推荐文章鲁肃藏书
推荐文章“药中甘草”-----由怀念芙蓉草所想到的
推荐文章王瑶卿的嫡派传人
推荐文章[图文]杨派霸王及其他
推荐文章[组图]银达子对“卫梆子”的两大贡献
推荐文章《贵妃醉酒》的记忆与体会
 

相关文章

 
《咸亨酒店》幕后
“你们笑自己”
《日出》创作点滴谈
博士的手杖
话剧《灵与肉》与中国戏曲
博采与专精
吴祖光:说说闯江湖
阿Q的“不幸”与“不争” 分享到:
|
阿Q的“不幸”与“不争”
内容提要:【原载于《戏剧电影报》:1982年1月3日第1期 总第53期】最近演出的《阿Q正传》,恐都更加着力于他的“不幸”,而“不争”的一面似乎有所冲淡。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文章作者:张春宁    摄影作者:    浏览量:4844    更新时间:2012-11-8

鲁迅先生对阿Q的态度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这两方面实在是又统一又矛盾。体现在阿Q身上,则是既有可爱、可怜的一面(如能劳动、想造反,但又受迫害),又有可笑可讥的一面(如“精神胜利法”)。

鲁迅曾明确谈过写这篇作品的主旨,那就是“画出国民的灵魂来”。揭露当时我国国民性中的劣根性,以便“引起疗救的注意”,从而振奋民族精神,改变国家命运。这条红线可以说贯穿着鲁迅先生的一生中全部著作,而《阿Q正传》更是其中突出的一部。我认为鲁迅在这部作品中,重点并不在于描绘阿Q的不幸,而着重在于描绘他在“不幸”中的“不争”,着重刻划他的“精神胜利法”,即鲁迅多次在杂文中揭露和讽刺过的“中国人不敢正视各方面,用瞒和骗,造出奇妙的逃路来,而自以为是正路”。(《论睁了眼看》)

最近演出的《阿Q正传》,恐都更加着力于他的“不幸”,而“不争”的一面似乎有所冲淡。比如,阿Q因为姓赵而被赵太爷打耳光,因为避讳而被别人碰头等情节,固然是原作固有的,但在舞台演出中,显然过分强调,阿Q被猛打三个耳光,然后被揪住辫子往石头台阶上碰头,以至阿Q许久站不起来,这就对阿Q的痛苦遭遇过分渲染,以至当阿Q骂一句“儿子打老子”时,不但不使人觉得可笑,反而觉得十分令人同情。

在鲁迅的原作中,阿Q自打耳光是因为在赌博时和人打架而钱被偷,为了泄愤,自打嘴巴,居然就象打了别人一样而“立刻转败为胜了”,这是“精神胜利法”的登峰造极之举。而话剧改成了因他向吴妈求爱失败而自怨不该想女人,自打耳光。这就成了严肃的自责,只能使人觉得格外值得同情,没有一点可笑的因素,与原作大异其趣了。后来,悲剧发展下去,直至最后陈尸舞台,“不幸”已完全压倒了“不争”,在这种情况下出现的台词:“阿Q并没有断子绝孙……而是子孙绵延,至今不绝”,恐怕只能使观众想到这样的意思:这样的悲剧并没有结束,还会有很多人受苦,或这样的反抗斗争是不会停止的,一定还会坚持和发展下去。这不是与原作的意图有所游离而其针砭作用就大为削弱了吗?

由此可见,怎样正确处理“不幸”与“不争”的关系,实为改编和演出中的重大课题。

文章录入:戏迷知音    责任编辑:戏迷知音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玲珑戏曲艺术网 Copyright ©2002 - 2014
    设计维护:戏迷知音 站长电话: 13072009574 QQ:9082114
    联系信箱[email protected]
    请您尊重他人劳动成果,转载本站资源时,请注明出处与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