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玲珑空间 | 梨园漫步 | 艺苑芳华 | 曲海泛舟 | 菊坛文萃 | 影视世界 | 粉墨春秋 | 精彩影音 |  管理登录 |   
       
 
 
 
玲珑珍藏资料:下载 在线查看 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 玲珑戏曲艺术网 >> 菊坛文萃 >> 说戏谈史 >> 正文
 
 
 

用户信息

 
 
 

热门文章

 
普通文章侯宝林津门开讲座
普通文章[图文]江青在《智取威虎山》座谈会上讲话
普通文章[图文]江青在《智取威虎山》座谈会上讲话
普通文章[图文]江青在《智取威虎山》座谈会上讲话
普通文章[图文]江青在《智取威虎山》座谈会上讲话
普通文章[图文]江青在《智取威虎山》座谈会上讲话
普通文章[图文]江青在《智取威虎山》座谈会上讲话
普通文章贯盛吉戏文讽日伪
普通文章马三立、小蘑菇、赵佩茹合演含泪的笑剧
普通文章评剧界同演《一贯害人道》
 

推荐文章

 
推荐文章戏剧电影报
推荐文章浅谈京剧《贵妃醉酒》的路数
推荐文章天华景戏院与稽古社科班
推荐文章[组图]新艳秋的三出戏
推荐文章40年代评剧大本营 北洋戏院
推荐文章[图文]“小百花”的一次演出
推荐文章京剧三国戏目录(重整)
推荐文章由赵燕侠的《玉堂春》说起
推荐文章王八出与薛八出
推荐文章荡气回肠《红梅阁》
 

相关文章

 
贯盛吉戏文讽日伪
评剧界同演《一贯害人道》
亲历旧时代艺人苦难生活
天津解放时的戏曲艺人
乡土味从何来?
鲜灵霞调侃马三立
安冠英死于日寇之手
早年戏曲在塘沽 分享到:
|
早年戏曲在塘沽
内容提要:

文章来源:城市快报    文章作者:甄光俊    摄影作者:    浏览量:3441    更新时间:2008-8-18

  塘沽、汉沽一带的渤海沿岸,数百年来聚居着为数众多的渔民、盐民,他们劳动强度大,生活环境艰苦,尤其缺少文化娱乐活动。清同、光年间,梆子大戏在京、津、冀勃兴,它的剧目内容、表现形式、演出风格适合农民口味,于是很快便在塘沽及汉沽的农村、渔港、盐滩流行开来。

  清末民初,又有兴起于冀东的蹦蹦戏(评剧前身)传入。逢年过节,天津或临近县镇的戏班、流动艺人们前往那里演出,把戏曲的种子播撒在当地民间。艺人们演毕离去后,喜欢乐和的当地群众模仿艺人的演唱自娱自乐。渐后,演戏唱曲形成当地的乡风民俗,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项内容。戏曲演出兴旺,与戏曲相关的民间轶事随之多了起来。

  在塘沽民间有一种传说。某年,乾隆皇帝微服下海口,曾经到过东沽一带,乘坐的是当地郑姓人家的木船。临别时,乾隆皇帝为答谢郑家对他的照料,将一件绣有盘龙图案的衬衣送给郑家。乾隆走后,人们才知道赠衣人原来是当朝皇帝。老百姓们以羡慕的眼光给郑家起了个雅号,叫龙袍郑。郑家人更是以此为荣,倾其所有,在东沽修了一座菩萨庙。大庙落成后,附近渔民每次出海打鱼前,总要到庙里乞求菩萨保佑平安。

  至道光年间,东沽的老百姓又在菩萨庙前边建起一座戏楼。每年的谷雨时节,渔民们开始更换大网具,准备出海捕捞大鱼。与此同时,从天津或宁河请来秦腔(1952年以前,河北梆子别称秦腔)戏班,于农历四月初八开始,连续三五天在戏楼上演戏酬神,以求菩萨保佑渔民们海上平安。鱼汛期过后,一条条渔船相继返回。如果渔船“披了红”(渔民行话,就是渔业丰收),菩萨庙又举办庙会,请来戏班登台演唱。

  为庙会演唱的戏班,每次进村后,先由成班人(班主)带领班里的主角,手拿写有擅演剧目的折子(戏单),去拜访大鱼店的掌柜、管船人等当地渔业的权威人士,请他们点戏,这一形式称作拜客。按照约定俗成的惯例,谁点的戏,谁就要当场给戏班发赏钱。等到首场戏开演之前,成班人要向观众公布所获赏钱数目,向给赏的人行礼致谢,然后才开锣演戏。

  早年的北塘,地界虽然不大,庙宇却有不少。真武庙、小圣庙、关帝庙、财神庙、菩萨庙、娘娘庙、土地庙、三官庙相邻并立,香火旺盛,远近闻名。

  北塘庙多,庙会自然就多。所谓庙会,主要内容就是邀约戏班前往唱戏。每年的农历三月三,传说是真武大帝的生日,真武庙的庙会那是肯定要办的,而且办得隆重。提前搭好戏台,请来戏班,一唱就是十天半月的。小圣庙里供奉的神仙小圣,也叫平浪侯,传说是在海上保护渔民安全,帮助渔民往网里驱赶鱼虾的海神。北塘群众多以打鱼为生,对小圣的崇拜格外虔诚。每年的夏至时节,出海捕捞黄花鱼、对虾的渔船满载而归后,为了感谢小圣在海上帮助赶鱼、平浪,大家凑钱约请戏班前来,在小圣庙搭台唱戏,也是一唱好几天。此外,六月里有关羽老爷磨刀的传说;九月为财神做寿;十月底渔船进入船坞过冬,这些当口,关帝庙、财神庙、菩萨庙分别如期举办各自的庙会,每座庙都办得风光体面。

  北塘每有庙会唱戏,卖糖果小吃的、卖针头线脑的、卖胭脂水粉的小商贩们,或摆桌支摊,或铺席撂地,摊位相连,吆喝声声。前来看戏的人们拥来挤去,顺便挑选称心的物件,或给孩子买些零食点心。在物质生活窘困的那个年月,北塘的庙会,不光是满足群众看戏听唱的娱乐活动,同时也是小型物资交流会,因此而备受当地群众重视。

  北塘庙会,唱的都是秦腔大戏,就是后来所称的河北梆子。每座庙宇年年举办,许多梆子艺人跟北塘群众相熟相知,关系处理得很融洽。上个世纪20年代,青衣、老生兼工的著名女演员筱翠云,那年听说北塘发生海水倒灌,渔民损失严重,她当即在天津华北戏院组织了两场专为赈济北塘渔民的募捐义演,北塘群众深受感动。事后,当地一条最大的渔船被命名为翠云号,作为对这次赈济的长久纪念。

文章录入:戏迷知音    责任编辑:戏迷知音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玲珑戏曲艺术网 Copyright ©2002 - 2014
    设计维护:戏迷知音 站长电话: 13072009574 QQ:9082114
    联系信箱[email protected]
    请您尊重他人劳动成果,转载本站资源时,请注明出处与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