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玲珑空间 | 梨园漫步 | 艺苑芳华 | 曲海泛舟 | 菊坛文萃 | 影视世界 | 粉墨春秋 | 精彩影音 |  管理登录 |   
       
 
 
 
玲珑珍藏资料:下载 在线查看 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 玲珑戏曲艺术网 >> 菊坛文萃 >> 说戏谈史 >> 正文
 
 
 

用户信息

 
 
 

热门文章

 
普通文章“武戏”论
普通文章百年道教戏剧研究述评
普通文章京剧脸谱的研究及其对平面设计的启示
普通文章浅谈戏曲中的武生表演
普通文章侯宝林津门开讲座
普通文章[图文]江青在《智取威虎山》座谈会上讲话
普通文章[图文]江青在《智取威虎山》座谈会上讲话
普通文章[图文]江青在《智取威虎山》座谈会上讲话
普通文章[图文]江青在《智取威虎山》座谈会上讲话
普通文章[图文]江青在《智取威虎山》座谈会上讲话
 

推荐文章

 
推荐文章戏剧电影报
推荐文章浅谈京剧《贵妃醉酒》的路数
推荐文章天华景戏院与稽古社科班
推荐文章[组图]新艳秋的三出戏
推荐文章40年代评剧大本营 北洋戏院
推荐文章[图文]“小百花”的一次演出
推荐文章京剧三国戏目录(重整)
推荐文章由赵燕侠的《玉堂春》说起
推荐文章王八出与薛八出
推荐文章荡气回肠《红梅阁》
 

相关文章

 
李万春谈古勉后学
梨园界赈灾往事
李万春扶掖后进
李万春与“十八罗汉” 分享到:
|
李万春与“十八罗汉”
内容提要:京剧前辈表演艺术家李万春先生在上世纪30年代首创《十八罗汉收大鹏》一剧,开“戏”与“佛”成功结缘之先例。

文章来源:《中国演员》2011 年第1期    文章作者:佚名    摄影作者:    浏览量:444    更新时间:2015-10-2

罗汉是梵语,源于印度佛教“阿罗汉”的略称,意为承入涅磐,不受生死果报的有道者。最初为前梁文人贯休依照梦中形象所画并流传于世。至唐代也还只有十六罗汉造像。清代乾隆皇帝又加添了降龙、伏虎二罗汉,这才成为十八罗汉,并塑在庙宇佛门的大雄宝殿之中,作为释迦牟尼的过去,现在,未来三世佛的环绕卫士。

北京唐代古刹法源寺现供奉有清代木胎贴金十八罗汉,像高约1.35米,造型精细传神。北京广济寺大雄宝殿中供奉明代铜铸十八罗汉,造型生动,工艺讲究,十分珍
贵。

十八罗汉题材广泛,经常表现在书画中。不少名人学者都有十八罗汉题材的作品。如徐燕逊、齐白石、张大千等。

京剧前辈表演艺术家李万春先生在上世纪30年代首创《十八罗汉收大鹏》一剧,开“戏”与“佛”成功结缘之先例。李先生出于对京剧艺术的开拓和对佛学的敬仰,历经数载,参考大量佛学经典,在服装、道具、灯光、布景、化妆、武打、脸谱造型等方面都进行了创新,得到各界称赞与好评。随后李少春先生也创演了《十八罗汉斗悟空》,在艺术领域里另辟溪径。此后不少名家上演以上二剧,至今在京剧舞台上仍久演不衰。罗汉过去大多勾脸,不戴面具。李万春先生以塑像为依据,认为罗汉是印度僧人,大胆创新,除几位罗汉仍保持原型勾画外,其他加添了额头和下巴的部份面具,留下眼部和脸部再加抹彩勾画,这样既生动又灵活,可突出眼神的表演,更加形象地塑造出罗汉的造型。现在上演此剧者,均以此形式演出。

 

文章录入:戏迷猪猪    责任编辑:戏迷猪猪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玲珑戏曲艺术网 Copyright ©2002 - 2014
    设计维护:戏迷知音 站长电话: 13072009574 QQ:9082114
    联系信箱[email protected] 新浪微博
    请您尊重他人劳动成果,转载本站资源时,请注明出处与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