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玲珑空间 | 梨园漫步 | 艺苑芳华 | 曲海泛舟 | 菊坛文萃 | 粉墨春秋 | 精彩影音 | 雁过留声 | 戏迷茶馆 |   
           
 
 
 
玲珑珍藏资料:下载 在线查询 (本网搜集整理的部分视频资料,只用于免费交换和捐款回赠) 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 玲珑戏曲艺术网 >> 曲海泛舟 >> 杂谈随笔 >> 正文
 
 
 

用户信息

 
 
 

热门文章

 
普通文章爱国伶圣汪笑侬
普通文章票友出身的名丑孙老乙
普通文章李玉茹从艺漫记(下)
普通文章著名评剧导演 刘文卿 孔广山
普通文章天华景的娃娃贺永华
普通文章李玉茹从艺漫记(上)
普通文章“老戏新演"点滴谈
普通文章龙虎风雷震山撼岳
普通文章谈程派名剧《梅妃》的改编
普通文章侯喜瑞的艺术之美
 

推荐文章

 
推荐文章鲁肃藏书
推荐文章“药中甘草”-----由怀念芙蓉草所想到的
推荐文章王瑶卿的嫡派传人
推荐文章[图文]杨派霸王及其他
推荐文章[组图]银达子对“卫梆子”的两大贡献
 

相关文章

 
且说“捧角儿”
戏好,为什么不大上座?
剔瑕拭垢
流派有感
戏捧人和人捧戏
不能?还是不为?           ★★★ 【字体:
不能?还是不为?
内容提要:【1981年1月11日第二期】五十年代初,北京有三个民营公助、自负盈亏的剧团,他们编制严密,没有闲人。演出质量好,上座率高。整理改编了不少传统戏,经常上山下乡,送戏上门,培养了不少优秀的青年演员。
作者:张艾丁    文章来源:戏剧电影报    点击数:73    更新时间:2011-11-28

五十年代初,北京有三个民营公助、自负盈亏的剧团:北京市评剧团,北京市实验话剧团和北京京剧团。

这三个团,都不向国家伸手要钱,全凭售票收入,不但解决了全团人员的生活问题,还积累了大量、演剧器材,购置了交通工具、排演房舍,甚至每年还将若干万元盈余上缴国家。

这三个剧团,共同的特点是:

第一,编制严密,没有闲人。最大的北京京剧团,全团一百五十七人,同时可以演出两台——甚至三台戏。

第二,演出质量好,上座率高。未演过一个坏戏。

第三,建立了正规的导演制度,整理改编了不少传统戏,还排演了大批新戏。

第四,经常上山下乡,送戏上门,丰富了郊区工厂、农村的文化娱乐生活。在这方面,比较突出的是北京市实验话剧团和北京市评剧团。

第五,培养了不少优秀的青年演员。今日在首都评剧舞台上活跃的张淑桂、刘珊、刘淑萍等,都是北京市评剧团的学员。

十年浩劫后的今天,情况怎样呢?

不少剧团组织庞大,人员众多,纪律松懈,问题成堆。新排剧目,寥寥无几;演出质量,很难令人满意。

经济上国家要付出大量补助。

十年浩劫前,北京市、区、县共有28个剧团,国家每年补助一百二十万元。现在市内仅10个剧团,每年补助却是三百三十万元!

我们不禁要问:这种现象,应该长期存在下去么?过去能做到的,今天难道就不行吗?

文章录入:戏迷知音    责任编辑:戏迷知音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签写留言 | 管理登陆

     
     

    玲珑戏曲艺术网 Copyright ©2002 - 2010
    设计维护:戏迷知音 站长电话: 13072009574 QQ在线: 点这发消息给戏迷知音,或加QQ:9082114
    投稿咨询:[email protected] MSN即时通: [email protected] 津ICP备06000154号
    请您尊重他人劳动成果,转载本站资源时,请注明出处与作者 www.llxiqu.com网站PR查询

    本站logo

     
     

    点这给我发消息,或加我QQ:9082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