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走进我们 | 梨园漫步 | 艺苑芳华 | 粉墨春秋 | 玲珑珍藏 | 菊坛文萃 | 精彩影音 | 雁过留声 | 戏迷茶馆 |  |  | 管理 |   
           
 
 
 
玲珑珍藏资料:下载 在线查询 (本网搜集整理的部分视频资料,只用于免费交换和捐款回赠) 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 玲珑戏曲艺术网 >> 梨园漫步 >> 戏苑风采 >> 正文
 
 
 

用户信息

 
 
 

热门文章

 
普通文章吴小如谈马连良京剧艺术
普通文章有多少戏曲录像带亟待抢救?
普通文章2010年十大网络戏曲新闻
普通文章[图文]李世济专程来津收吕洋为徒
普通文章[图文]从京剧小生到戏曲摄影
普通文章12月18日贾真在市图书馆举办艺术讲座
普通文章元升茶园与京剧
普通文章[组图]60年,唱出一部传奇
普通文章张悦《金玉奴》
普通文章第八届椿树杯方案及报名表
 

推荐文章

 
推荐文章[组图]天津 评剧人才的摇篮
推荐文章[组图]筱俊亭,离观众最近的评剧艺术家
推荐文章[组图]“一代猴王”天宫去也
推荐文章天华景戏院与稽古社科班
推荐文章40年代评剧大本营 北洋戏院
推荐文章唱了一辈子 教了一辈子
推荐文章[组图]京剧“侯派”花脸传承人李荣威 曾受
推荐文章[组图]走近少马
推荐文章[组图]艺海神游五十载
推荐文章梨园不老松--马金凤
津门剧院话沧桑           ★★★ 【字体:
津门剧院话沧桑
内容提要:京剧传到了天津后,在清同治光绪年间天津开始建立规模较大的“四大名园”:金升园、鸣盛园、协盛园、袭胜轩,庚子以后,租界戏园逐渐兴起,最著名的便是下天仙、桂仙茶园、中国大戏院等,河东及南市也是繁华一时,还有许多小戏棚,多唱梆子或评戏,这些随着时间的推移都无踪迹可寻了。
作者:王木    文章来源:《剧坛》    点击数:149    更新时间:2011-9-6
  一、早年的四大名园
    清道光咸丰年间,徽汉两班进入北京,由于人材辈出,当时哄动朝野。和北京毗邻的天津是九河下梢的水陆码头,商贾云集。北京的京剧,很快地传到了天津。在同治光绪年间天津开始建立了规模较大的四个剧院,当时称之为“四大名园”。
    首先建立的叫“金升园”。地址在鼓楼北大街.后改名“元升”,以后又改名为“中舞台”。第二个叫“鸣盛园”,地址在河东水阁大街“阖津公所”原址,后又改名为“上天仙”。第三个叫“协盛园”地点在东北角侯家后。第四个是“袭胜轩”,地点在北大关西河沿。这四个戏园先后建成,京中名角轮流在各园演出,称为一时之盛,先后繁荣了二十多年,直到庚子年八国联军侵入天津,人心慌乱,商业萧条,各戏园日趋衰落,以致前后关闭,或拆除改建。
    庚子年后城厢逐渐恢复,有人在北马路万寿宫附近盖了一个“会芳茶园”,老三麻子(王鸿寿)在此园演连台本戏《三国志》,每本演一月余,上座始终不衰。后王鸿寿离津南去,其他角色即无此盛况,生意逐渐衰落。后将此地改建“商务总会”,将戏园材料拆后移到河北三马路盖了“金华茶园”,但该园始终营业不佳,主持人不堪赔累,后改为货栈。
    二、租界戏园的兴起
    庚子以后,帝国主义者把天津划了若干租界地.做为他们侵略的根据地。外国洋行、银行相继开业,给租界地带来了畸形的繁荣。这时有人在法租界“梨栈”盖起了一个“桂仙茶园”,继而又有人在“佛照楼”原址盖了个“权仙茶园”。上海名文武老生吕明樵(电影演员吕玉堃之父)首次来津即在“权仙茶园”演出连台本戏《目莲救母》,并加有灯光布景,在津别开生面,上座历久不衰。
    在此前后,日本租界旭街(今和平路)盖了一个规模较大的戏院叫“下天仙”。前期由天津名武生尚和玉、李吉瑞、薛凤池等组成的“凤呜班”演出,当时声誉颇盛。到了二十年代初期,三大武生相继离去,“下天仙”即走下坡路,逐年赔累。以后改名“新明大戏院”。约来海派老生刘汉臣。武生高三奎等演出连台本戏《济公活佛》。添置灯光布景。各种砌末,并加以魔术,轰动一时。“七七事变”后日冠强占该园,改名“美人座”,后又改名“天津剧场”,专演日本戏。日冠投降后,由戏曲公会办理,更名“美琪戏院”。解放后由政府接管,改名为“人民剧场”。
    1928年前后,在旧法租界建了几个规模较大的影剧院,如马家口的“春和大戏院”。当时北京名角如梅兰芳、程砚秋、马连良、谭富英、吴铁庵、王少楼以及天津名女旦雪艳琴、胡碧兰、章遏云以及马氏三艳(艳秋、艳云、艳芳)、杨氏双菊(菊秋、菊芬)均在此园演出。自中国大戏院建成后,“春和”即日趋没落,后改为“大明影院”.专演电影,后一度失火,又改为商场,解放后又重新修理,现为“工人剧场”。
    “中国大戏院”建于三十年代。因中国大戏院建筑现代化,设备较好,经营方式与旧戏院不同,自开业以来营业始终不衰,初开台时由名老生马连良之“扶风社”演出,马连良亲自“跳加官”,以后周信芳(麒麟童)和旦角王芸芳在该园演出很长时间。解放后收归国营,至今仍为本市一流的剧院。
    早年在日租界福岛街(今多伦道)东口有个“皇宫大戏院”,“七七”后由日本人占有,改名“浪花馆”,专演日本电影。日寇投降后由国民党接收,改名“文化会堂”,演京剧、话剧。天津解放时毁于炮火。
    此外,在旧租界地的戏园还有“北洋大戏院”(今“延安”)、“明星大戏院”(今和平).“新中央戏院”(今滨江)、“天福戏园”(今已不存在)等。在各商场的有劝业场之“天华景”,泰康商场之“小梨园”,天祥市场之“小广寒”等。
    三、繁华一时的河东
    光绪初年,河东奥国租界地开辟大马路(即金汤大马路),在路南建了一个“东天仙茶园”。开业后约来京津名角多人在此园演出。南派的老生、武生有吕月樵、高福安、麒麟童、林树森等。京角有刘鸿升、杨小楼等先后在该园演出。后来又有坤旦碧云霞.鲜牡丹和武生张铭武、老生黄楚宝也火炽一时。1930年后,生意冷落降为三等戏院,改名为“天宝戏院”。
    满清末年.慈禧、光绪先后死去,所谓“国孝”期间各戏园一律不准演戏。艺人为了维持生活,在意国租界的朱家坟、杨家坟一带开了不少小型戏园。计有:“四义”、“德仙”、“庆乐”、“五福”、“聚胜”、“永义”、“德来”等七家。其中除“四义”,“聚胜”是房屋外,其余都是尖顶席棚,虽然简陋,但名角却不少。当时红极一时的女角金玉兰,小喜翠、苗胜春和梆子青衣金钢钻等都在这儿个戏园演出。他们不售票,按场收饯,每场戏收铜元三至五枚。名武生白玉崑,即在此处坐科学戏。北京二、三路角也不断来此演出。
    与此同时在奥租界鸽子集又建了一个“同乐茶园“,规模逊于“东天仙”,名戏剧改革家王钟声在此园演出,宣传革命的时装戏(文明戏),演出剧目有《党人碑》、《走尸还魂》等,并创造转台布景,推动了戏剧革新运动。
    以上几个临时性的戏园,在民元以后逐渐淘汰,有的拆除,有的塌倒改建民房,几年之后这一繁盛之区已难找其踪迹了。
    四、城厢戏园的兴衰
    清朝末年,天津的繁华中心在租界地,而城厢绅商及地方当局也想繁荣城厢和南市一带,在南市盖了许多戏园,如“丹桂”、“升平”、“广和楼”等处,这一批遗留下来的只有“升平”,解放前由花月仙、花明仙、筱俊亭、小艳生等唱评戏多年,解放后改为“黄河剧场”。
    1915年,南市盖起“大舞台”,规模较大,座位也多,仅楼上包厢即有三层。最初营业尚好,因该园设计不好,冬冷夏热影响上座。解放后,因该园年久失修拆除改建民房。
    天津名武生高福安,民初在南市广益大街自己出资盖了个戏园叫“第一台”,演员完全是“高家班”。但高福安经营不得法,结果将半生唱戏所存的积蓄全部赔光,只得关门停演。约在1920年后不幸发生火灾,大部分建筑损坏。
    早年在市西、北两方,也有几家小戏园。在西门外小道子有个“兴盛茶园”.是在道光末年盖的。西门北马路上有个长条型的戏院,叫“庆和茶园”。此外河北三条石有个“普乐”,石桥北有个“天桂”。鼓楼北有个“福仙茶园”,历史也较悠久。
    在三十年代后期,东马路建了一个“国民大戏院”。以后还建立或改建了许多戏院,如北马路之“华北”,南市之“庆云”、“群英”、“燕乐”、“聚华”,东北角之“聚英”等,均规模不大。此外在三不管、侯家后、地道外、赵家窑等地。还有许多小戏棚,多唱梆子或评戏,这些都无踪迹可寻了。
文章录入:戏迷知音    责任编辑:戏迷知音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花有余香枝未枯
    吴小如谈马连良京剧艺术
    《凤还巢》再现梅香梅韵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签写留言 | 管理登陆

     
     

    玲珑戏曲艺术网 Copyright ©2002 - 2010
    设计维护:戏迷知音 站长电话: 13072009574 QQ在线: 点这发消息给戏迷知音,或加QQ:9082114  
    投稿咨询:[email protected] MSN即时通: [email protected] 津ICP备06000154号
    请您尊重他人劳动成果,转载本站资源时,请注明出处与作者 www.llxiqu.com网站PR查询

     
     

    点这给我发消息,或加我QQ:9082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