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招揽观众,有些老艺人就编演了一些戏串戏的节目,像《盗魂铃》《戏迷传》《十八扯》《纺棉花》等,这些戏,主要是看演员的表演技能,在一个剧目中,尽其所能,充分展示演员的表演才华,所以一直以来很受观众欢迎,有些戏直到文革后,还被改编上演,为观众所喜爱。
*在咱们能看到的这些资料中,以李慧芳的《盗魂铃》童芷苓的《十八扯》和赵慧秋的《戏迷传》,最出色,这三位分别留下了不同时期的,不同版本,为大家所喜爱。这是纯戏串戏,除此之外的,类似《打面缸》《大溪皇庄》之类的演出中,穿插有串戏的内容,更是有很多。
*49年前,吴素秋 言慧珠 童芷苓每贴《纺棉花》都必连演连满,她们漂亮且才华横溢,学四大名旦,四大须生,地方戏,歌曲,曲艺都信手沾来,台上台下声气相应,喝彩声掌声此起彼伏,由此舆论界曾讥讽她们为“纺派”“劈纺坤伶”,演出会有些暴露表演,但从另一角度说也算是个人演唱会了。
*提到《纺棉花》,必然还得提到《大劈棺》,这是两出最受观众欢迎的戏了,之所以说是受欢迎,不仅是出演的女演员漂亮,还有就是夹杂一些粉情节,最主要的是这俩戏能充分展示演员的功夫,论唱,得一技多能,论表演,得有跌打的功夫,因其有色情迷信等不健康内容,解放后被禁演。
*解放前是否留有《纺棉花》《大劈棺》的影像资料不得而知,文革后倒是有几版的《大劈棺》的影像资料,王紫苓与魏喜奎合作风搅雪的已出版,天津京剧团郭琦樊德春合作过一版,基本是按老路子演的,但也有很多改动,赵群李宝春更是按照童芷苓修改版,又重新加工演出,突破了原始风格。
*筱翠花的《大劈棺》最见功夫,禁戏之前还有演出,劈棺一场,舞台全黑,只有一束灯光照着他,拿斧子站在椅子上劈棺,灯光一闪,再一亮灯,他已在上场门那发抖了,可惜的功夫,我辈没有眼福观看了。陈永玲曾传授给台湾女弟子,该演员在台湾演出过,留下资料,也算是传统版本的典范吧。
*提到筱派,自然想到陈永玲,其实陈先生既是筱翠花的弟子,也是梅兰芳的弟子,所以他的表演中,也有很多梅派的东西和自己的一些见解。另外一个误区就是踩跷就是筱派,其实过去踩跷的旦角很多,不能单以这个定论。筱派很妩媚,光眼神表现方法就几百种,可是真正能领会到又有几人呢。
*童芷苓“劈纺大王”之称,四十年代就以《大劈棺》《纺棉花》风靡剧坛,1985年她又重新修改编写了《大劈棺》的剧本,她认为,该剧原有封建迷信和色情的表演应该剔除,力图把它改编成一出反对中国封建夫权思想的新京剧,她曾表示一定要改编好这个戏,事实证明这出戏改编的很成功。
*1986年童芷苓随团到贵州演出,于3月30日晚,演出了该戏,之前很多人并不知道这出戏,也就没有引起轰动,文革后也只这么悄悄地演了一次而已。改编后的该戏,把庄周塑造成了一个多疑善诈的夫权主义者,田氏则是一位善良的被害者,童芷苓花衫应工,塑造的人物朴实大气,成为其又一精品。
*在《童芷苓传》中曾提到这次演出,但是有一个错误,就是提到有言兴朋参加演出,但是当时实际演出时,言兴朋因故没有参加,由黄正勤分饰庄周和楚王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