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玲珑空间 | 梨园漫步 | 艺苑芳华 | 曲海泛舟 | 菊坛文萃 | 影视世界 | 粉墨春秋 | 精彩影音 |  管理登录 |   
       
 
 
 
玲珑珍藏资料:下载 在线查看 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 玲珑戏曲艺术网 >> 曲海泛舟 >> 谈戏说艺 >> 正文
 
 
 

用户信息

 
 
 

热门文章

 
普通文章[图文]杨霞云婺剧折子戏艺术研讨会
普通文章忆京剧名武生郑法祥先生技艺
普通文章[图文]中国少年京剧艺术团五度饮誉香江
普通文章[组图]武术与京剧武生艺术
普通文章戏曲演员的“脚下”功夫及训练方法
普通文章[图文]童星璀璨 享誉香江
普通文章塑造舞台艺术形象的审美原则
普通文章[图文]又见《龙潭鲍骆》
普通文章浅析河北梆子生行的特色
普通文章祁剧《目莲救母》的服装创新
 

推荐文章

 
推荐文章写意艺术的两兄弟(三)
推荐文章写意艺术的两兄弟(二)
推荐文章写意艺术的两兄弟(一)
推荐文章鲁肃藏书
推荐文章“药中甘草”-----由怀念芙蓉草所想到的
推荐文章王瑶卿的嫡派传人
推荐文章[图文]杨派霸王及其他
推荐文章[组图]银达子对“卫梆子”的两大贡献
推荐文章《贵妃醉酒》的记忆与体会
 

相关文章

 
中国少年京剧艺术团五度饮誉香江
童星璀璨 享誉香江
塑造舞台艺术形象的审美原则
京剧唐派表演艺术的发展脉络及程式研究
论京剧唐派艺术的保护与传承
浅谈京剧武戏摄影的程式性
兵败如山倒
[图文]京剧应向其他剧种学习 分享到:
|
京剧应向其他剧种学习
内容提要:京剧应向其他剧种学习

文章来源:《中国演员》2010年第5期    文章作者:李梦东    摄影作者:    浏览量:541    更新时间:2015-10-15

清朝乾隆五十五年(公元1790年)起,四大徽班等陆续进京。徽班以唱二黄调为主兼唱昆曲,吹腔等。以后又有汉剧(旧称汉调与楚调)进京,汉剧主要声腔有西皮和二黄西皮是由传入的陕西梆子衍变而成,二黄则由四平腔衍变而来。到嘉庆年间(1769~1820年)汉剧与徽剧同台演出,呈现徽汉合流的局面,并与北京地方语言相结合而逐步形成了京剧(1840年左右),到同治(1862~1874年)及光绪(1875~1895年)时期,京剧已相当成熟, 出现了许多著名艺人( 如: 同光十三
绝)。确切地讲,京剧形成至今仅200余年,所以说京剧是吸收了诸多古老剧种如昆曲等的剧目及表演精华,融汇诸多艺人(徽、汉剧)的心血与改革发展,才逐渐形成这一年轻剧种,也可以说京剧之所以成为“国粹”,后来者居上,并形成被世界公认的独特的民族形式的表演体系,主要是不断向其他剧种学习,不断改革、创新的结果,来之不易。

京剧许多剧目大多来自其他剧种,有些移植成功的剧目,以及成功的新创剧目,又被其他剧种移植,这样互相学习,互相交流的局面,对繁荣戏曲园地是很有帮助的。当前国内不少剧种把京剧的服装、头饰、化装方法,甚而一些绝活如“打出手”、“翻跌技巧”等也大都“搬过去”了,这是好现象。

京剧也应该继续不断向其他剧种学习,不断丰富自己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地方剧种也有不少绝活仍在应用,而在京剧中很难见到了。例如扇子功在川剧小生,小丑的表演中仍常见到巧妙手法,颇有功底。晋剧小生的翎子功仍很出色,晋剧及豫剧的纱帽翅功仍经常出现,在京剧中却很难见到,似乎很少有人愿意在这方面下功夫了!如果把这些绝活加以融化,不要“卖弄”而巧妙地加在京剧某些剧目的表演中,可能也会成为“亮点”,比追求一些“时髦”的东西如杂技、说唱之类,招睐观众,可能要高明得多。

记得幼年时曾看过北方地方戏演出“钢叉打出手”,明晃晃的钢叉能从上场门向外飞传出来,场上演员接叉,叉声叮当作响,动作惊险,怕失手误伤观众,还事先请观众退后几排,情绪甚是紧张、刺激,演出效果当然哄动。正像地方戏演唱“铡美案”,最后必须把明亮的铡刀抬到台上,把陈世美的人头伸进铡口,演示给观众看,观众才感到满意。当然在按下铡刀的一霎那(放响炮吸引观众,这叫出彩),人头便缩回去,放下二道幕,“假人头”落地而剧终。现在看“铡美案”主要是听
那几段唱,“看点”不多,京剧应向其它剧种学习 连包大人的“三口铡”也难见一面。至于钢叉舞,常常仅能见到“金钱豹”一个人在台上玩弄钢叉,尽管技艺娴熟,总不够热烈,对青年观众的吸引力不大。提到“金钱豹”使我想起地方戏不单要使獠牙在嘴外边旋转舞弄,还有一双发亮的金色“眼珠”在眼外边跟着音乐奏节旋转起舞,颇为精彩,这些绝活现在也看不到了。根据记载早年著名武花脸钱金福在演“金钱豹”时,就会从嘴角吐出两只大牙,忽进忽出,牙尖向上向下,旋转抖动,这叫做“耍牙”,著名武生俞振庭演此剧时也要“耍牙”,以特技取胜。在“问樵闹府”中扮演煞神的演员如著名武花脸杨荣楼也要“耍牙”,吓走刺客。过去的牙是用野猪牙加工而成,凭着两腮,舌与上、下唇的功夫使之舞动。现代科技进步,做出更逼真的獠牙是不成问题的。近来在越剧中已有“耍牙”表演,可惜在京剧中很少见到演员在这方面下功夫。

从口内“喷火”比较简单,在不少剧目中均可出现。川剧的变脸现在也不稀奇了。但是这一技巧的应用及其方法的衍化还是可以借鉴的,并已经在“活捉”、“伐子都”等剧目中应用,用“喷颜料粉末”的方法,变出灰、青的颜面,以夸张反面人物的个性,效果颇佳。如果说京剧是虚拟性,写意性的,上述惊人的场面虽然不一定要去摹仿,但是,在京剧内仍有不少利用写实的手法以增强演出效果。“武松打店”中孙二娘拿的一双匕首就是明晃晃而锋利无比,要落空而直立插在舞台地板上,锵锵有声,颇为惊险,才算达到效果。在“翠萍山”中石秀就是拿着明晃晃的真刀(地方戏也如此)将淫僧海ā黎及潘巧云杀死,观众才惊心动魄而舒心解恨。

还有一些场景如“界牌关”(也叫盘肠大战)中,罗通被敌人枪刺入腹后,将外溢的肠管盘起来仍英勇奋战,非常壮烈。一些地方戏过去是用猪肠子,充气暴露出来,十分逼真,对青少年观众的刺激十分强烈,这样并未“丑化”舞台,比一些影视剧的血腥场面、砍杀场面要文明得多。然而现在用个“红布条”露出一段来表示肠管,可能很多观众是看不出来,尽管开打功夫很激烈,惊人的气氛却很难出来,为何不用现代科技的“假肠管”来展示战斗的激烈以及英勇奋战的效果呢?这样做并不会“污染”舞台。如果说只求“虚拟性”,那么在“断臂说书”中为何又要扔出一肢断臂来喧染气氛,来哄托王佐的献身精神呢。在“串龙珠”中完颜图之子完颜龙依仗与元朝皇亲同族,横行霸道、无恶不作,无故将花云之妻的左臂连手砍断,也有“血淋淋的假手臂”出现在舞台上,真实而惊人,更暴露出完颜氏的凶
狠,观众无不为之动容,演出效果极为生动而群情激奋。这些情节及道具场影仍然是可以利用的,并不违反京剧的程式规律,这才是真正的虚中有实、实中有虚、真真假假、意境深远。正如大师齐白石先生的“花鸟鱼虫”虽是大笔写意布局,但对一条虾须,一对蝉翅却画得惟妙惟肖,细致入微。即当实则“实”,当虚则“虚”。京剧应当创新,但不宜“脱胎换骨”。京剧应当改革,但不能急燥冒进,必须保持姓“京”。京剧应当接受新事物,但绝不能变成“化妆相声”,更不能把民族的特性丢掉,而改成“不中不西,似中似西”不伦不类的歌剧。众多的地方戏曲仍然是一个极为丰富的宝库,有许多营养值得吸取,还有许多优秀剧目及优秀绝枝值得京剧学习和借鉴。

文章录入:戏迷猪猪    责任编辑:戏迷猪猪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玲珑戏曲艺术网 Copyright ©2002 - 2014
    设计维护:戏迷知音 站长电话: 13072009574 QQ:9082114
    联系信箱[email protected]
    请您尊重他人劳动成果,转载本站资源时,请注明出处与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