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海盐重新开唱“海盐腔”
作者:陶克强 文章来源:新民晚报 点击数:307 更新时间:2011-7-2 9:03:44 文章录入:戏迷知音 责任编辑:戏迷知音

海盐腔,是一门古老的戏曲唱腔,因其形成于浙江海盐而得名。然而,由于历史原因,海盐腔300多年前在海盐本地逐渐失传。最近记者从海盐腔研究会获悉,今年海盐将组织一台海盐腔折子戏。失落了300年的海盐腔,有望在戏曲舞台上重放光彩。

  曾是南戏声腔之首

  “现在正在招兵买马的阶段,具体什么时候演出,要看演员们排练的进度。”海盐县文联主席宋乐明告诉记者,一批海盐腔节目已在准备阶段,具体包括海盐腔曲牌器乐演奏曲《海歌》和明代海盐剧作家崔时佩《南西厢》中的折子戏、明代汤显祖《牡丹亭·游园》折子及在皮影、骚子中的海盐腔曲牌。

  海盐腔是元代海盐澉浦人杨梓受戏曲音乐家贯云石启发,对当时流行的南北歌调加工而成的。这种柔美婉转的新唱腔由明代开始盛行,并成为南戏的四大声腔(海盐腔、余姚腔、弋阳腔、昆山腔)之首,对后来我国的昆山腔等各种声腔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但至清康熙以后,海盐腔就湮灭无闻了。

  已列“非遗”保护名录

  事实上,过去近50年来,对于海盐腔的重新发掘和研究一直没有停止。宋乐明认为,海盐腔的衰落不仅因为音乐形式不及昆曲丰富,更重要的是缺乏有代表性的传世经典作品。这也是恢复海盐腔的最大难点。直到今天人们研究它的时候还会感到惋惜和遗憾,因为海盐腔没有留下剧本、曲目等资料,也没有留下物件道具。

  海盐腔研究会近年来不断从兴工、苏工、盱河戏等亲缘戏种中寻找海盐腔的余韵,并邀请编曲专家、文学指导老师进行整理,重新编排剧目。终于,久违了的海盐腔将在今年登上海盐的舞台。宋乐明说,海盐腔现已列入浙江省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是海盐县特有的优秀文化遗产。现在恢复海盐腔正是条件成熟的时候。

  失落已久的海盐腔能否保持原味?对此宋乐明表示,虽然海盐本地会唱的人已不多,但当年入赣的海盐腔在当地得到了较好的保存和发展。这次复排借鉴了当地的海盐腔曲牌。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